|
富士康在登陆中国内地之后,就开始迅速的成长、扩大,富士康现在遍布中国大陆的基地已经达到31个之多,而最初他的生产之地仅是在深圳。但是现在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富士康的巨头鸿海正在海外寻找下一个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准备搬家。 富士康的董事长郭台铭的经营策略是“哪里有市场就去哪里”,而海外某些聚集地的廉价劳动力正加快他的步伐。
9月20日,鸿海与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圣保罗州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投资1400万美元打造巴西富士康工业园区。富士康计划新工厂将在2014年开始生产,在2016年达到满产。目前,鸿海在巴西已有8家工厂。 而巴西并不是鸿海在海外的唯一选择。郭台铭今年稍早曾表示,将扩大在巴西业务,在日本和德国投资,而下一步将放眼印尼和缅甸。
8月中旬鸿海新闻发言人邢治平向媒体确认,鸿海的确在评估印尼投资,他预计今年年底将在印尼设立第一间工厂生产手机。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吉塔·瓦加万日前也表示,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在该国建立业务,未来5至10年在印度尼西亚投资50亿至100亿美元。
一位熟悉鸿海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欧美经济增长缓慢、中国大陆员工工资上调,鸿海一直在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加快在巴西和印尼的投资,主要在于其低廉的劳工成本及庞大的市场。
事实上,鸿海在投资巴西之前已经开始了海外扩张。2010年7月6日,鸿海精密科技集团宣布透过新加坡子公司以3600万欧元取得原索尼斯洛伐克液晶组装厂股权,累计持股达90.1%。连同去年底买下索尼的墨西哥液晶电视组装厂和有媒体报道的将再买进西班牙组装厂。有消息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非洲也在郭台铭的考虑范围。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对此表示,鸿海在海外扩张一方面能接近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能够缩短运输的时间,减少关税。这对急需降低成本的富士康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富士康方面对鸿海的巴西投资事宜未予回应,宣称一切将以公告为准。
在中国作为巨头的国际企业,此次大规模的搬家,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但是通过搬家的战略是否能够帮助鸿海走出困境,还是需要接受观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