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含糖量高达12度,一颗水晶梨从成熟到落果,最多只有15天时间。就在这短短的期限里,东源县船塘镇屋头坑村村民要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200多亩超过10万斤的梨运出去,对此大家都觉得很为难。 实际上,去年他们就没有做到。由于进山的一段约2公里的土路难以行车,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近一半来不及卖掉的梨从枝头掉落。7月上旬,水晶梨已开始成熟,屋头坑村村民又开始要为如何运梨而头疼。 两公里咽喉道不通车 阻碍村民将梨运到山下,也阻挡着游客进园采摘的,是一条穿过桉树林的黄泥路。7月10日,记者乘坐摩托车从镇中心进入果农陈俊强的梨园,亲历了这段路的崎岖与颠簸。路面有些地方还不足一米宽,却在雨水的冲刷下形成多条深浅不一的水沟,其中有两段陡坡还必须下车推行。 陈俊强介绍,晴天时摩托车还可以勉强开进山,若是遇上雨天,这条路连步行都很困难。“这几天有很多去年吃过梨的游客打电话过来,想预约进园采摘。但是他们只能把车停在山下,再步行两公里上去。这使果园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一些回头客都知难而退了。”到果园摘过梨的游客雷先生告诉记者,本来他准备带七八箱回去分给亲戚,但因为车开不进果园,最后只买了一箱。 进园采摘不方便,能不能将梨运出来卖呢?陈俊强说,难点有两个:一是只能用摩托车等小型车一箱两箱地运,“就像蚂蚁搬家,根本来不及”;二是水晶梨水分很足,经过山路的颠簸很容易被磕坏。 水晶梨种苗的培育者,助理农艺师欧林漳介绍,由于糖分高,水晶梨很容易招来虫、蚁、鸟的侵袭,果实代谢也很旺盛,因而销售期很短,最长不超过15天。陈俊强称,今年他的果园已经确定会比去年增产,所以销售压力更大。“去年已经吃过一次亏,白白损失了很多好梨,所以今年看到增产反而特别着急。” 品质好原本不愁卖 同在船塘镇,其他水晶梨种植户正酝酿着丰收的喜悦。同样是2008年种植,去年开始丰产,他们已经尝到了水晶梨这个新品种的甜头。 原来,东源果农种植的水晶梨1998年才从台湾引种到广东。由于其皮薄,肉脆,甜度高,适宜在河源地区种植,因此被列为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项目推广种植的品种。东源县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潘育东介绍,2008年,河源市科协与东源县科协共同为农民提供免费树苗和技术培训,鼓励农民种植水晶梨。当年船塘镇共推广种植水晶梨2000亩,陈俊强就在这时种下了150亩。“当时科协的领导和镇政府的领导一起过来劝我种水晶梨,承诺这个品种销路不成问题。”陈俊强回忆。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科协关于水晶梨品质和销路的保证都已实现。记者在船塘镇和东源县几家水果市场看到,水晶梨的售价均超过6元/斤,远超同期上市的蜜梨等品种,且供不应求。然而,梨不能从果园运出去,行情再好对屋头坑村的果农来说也意义不大。陈俊强认为,销路没有问题,真正的难题在于山路。 果园里,陈俊强指点着一个个已经成熟的梨说:“这个有半斤,3元钱,那个有七两,能卖4元,只要方便运出去,这就能变成真正的,而不是理论数字上的钱。” 修路资金独木难支 要修路已经成为屋头坑村民的共识,然而,修路的钱却一直没有着落。为了应急,陈俊强曾先后花了2万余元购买砂石去铺垫最差的路段,然而很快又被雨水给冲坏。陈俊强说:“还是要修水泥路才行!可是两公里水泥路需要20多万元,这个钱我一家出不起。”一位村民向记者透露,虽然同样的问题,屋头坑村几十户村民都要面对,但陈俊强的果园面积最大,比其他人加起来都多,所以其他人希望路能修好,但并不愿意出钱。 随后记者来到船塘镇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镇长刘伟明表示,该条道路并不属于村村通公路范围,“政府不可能把每条路都打成水泥路”。 刘伟明建议以村集体名义向镇公交办反映情况,“看看有没有给大型种养户的修路指标”。据了解,刘伟明提及的“大型种养户修路指标”在船塘镇已有成功先例。三河村板栗种植户张伟亮也曾苦于道路不通,运输困难。反映情况后,镇政府帮助其向公路部门争取到了种植大户修路补贴指标。国家财政补贴一部分,镇财政配套了一部分,张伟亮个人出资9万余元,最终将2公里土路修成了水泥村道。 船塘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给这种想法泼了一盆冷水:“就算是争取到补贴资金,总还有一部分需要村民自己承担的。村民内部都没有协调好,不可能得到财政项目支持。” 北京上地搬家公司整理搜索于互联网http://www.likang9.com
|